安乐死,安樂死

瓊瑤以自由與尊嚴選擇安樂死,我們可有三種方式珍惜在生之日

瓊瑤於2024年選擇自選離世,這不僅是她對生命質量的深思,也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表達。她在遺書中分享了自己對死亡的見解,鼓勵人們勇敢面對人生的挑戰,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。本文回顧她的最後選擇,並探討人生活著的時候,如何活出自由和精彩的很具體的三種教練方法。 今天醒來,黯然看到了意外又不意外的消息:一代言情作家瓊瑤離世,以自己執行安樂死的方式。許多新聞標題都帶「輕生」二字。細看詳情,我們會發現,她是因為看重生命質量的緣故,自選離去。非是輕生,更像是以她自己的方式「重」生(看重生命),看重她自己年老之後生命的質量。(這裡不討論安樂死,只看瓊瑤自己的想法。) 她對安樂離世(安樂死)的思考早就有。這不是一次衝動,早從她陪伴先走一步的先生平鑫濤的心路,就可見一斑。…
你的「洩洪裝置」怎麼樣?

你的「洩洪裝置」怎麼樣?

壓力是生活的一部分,就像天要下雨,我們無法避免。 適當的壓力其實是好的,它促使我們發揮潛力,就像適當的雨促成生長一樣。但遇到的壓力有多大、是不是適當卻不是由我們控制的;我們能做的,是建立起應對豪雨的水壩、和排水系統。 你參觀過大水庫嗎?大水庫的水壩在雨季因百川彙聚,會承受很大的壓力,所以一般在設計上都有洩洪道,讓過多的水及時排出,以免積累過多,溢出水庫,造成災禍。…